九五皇汉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皇汉 汉服 美食
查看: 5202|回复: 0

[和平演变] 东北满语侵九州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1046

帖子

967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1
发表于 2018-6-2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这个城市给人的假象太多,即使是北京人自己也很少有了解北京的,自己对自己的认识都是被人为引导的,外地人对北京的认知就更不必说了。

北京是满族文化最为鲜明的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并不是由当前的人口来源和组成决定了,因为一个城市的人口很少会有瞬间被全部置换的情况发生,后来者逐批被先来的同化。北京最后一次人口大批被置换发生在明末清初,北京人被满族人赶出城,北京成了满族的满城,原来的居民有的留在的北京城南,有的离开北京,之所以允许一部分人留在城南的北京城墙之外安营扎寨是因为满城需要生活服务业,而这些活又是满族人不干的,满族人不干活,领俸禄遛鸟,必须得有人伺候才行。当时的南城是城外,不是北京城,是清末那里人多了,成了事实上的北京城的一部分,才修了新城墙,形成凸字形。那么南城的居民结果如何,是以老北京人和后期外来的河北山东农民为主,老北京人有一半是明朝南京过来的,一半是原来燕地的老居民和历史上蒙古高原、西域、黑龙江等地来的少数民族移民的混杂。

因此清朝的北京的人口来源结构就清晰了,北城是满人,南城是苏南人、历史上的北方少数民族、燕地老居民和侉三省(河北、山东、河南)的人为主。因此南城的人口来源复杂,而且是北京的底层,对此后北京的文化贡献是最小的,北城的满族人才是文化主流。

因此北京的语言和文化明显是个孤岛,和周边都不一样,满式汉语成了后来的官话和普通话,这些都说明了北京的文化是有北城的满族决定的,今天北京文化是在清初定型的。北京著名的爷文化就是从清初开始的。辛亥后,满族失落,隐姓埋名,北京作为民国的首都又引进了大量全国的移民,但是这些移民都是一点点来的,逐一被同化,语言就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北京的语言依然总体保留了清朝北京的特征,就说明了文化也没有大的变化。这和山西人走西口去内蒙语言没变是不同的,山西人把山西的语言和文化带到了蒙西,因为时间短,人数多,压过了内蒙原有的文化。

文化既和人种有关,又不取决于人种,打个西方,美国长大的华人就是个香蕉人,若干中国缓慢持续想美国移民,用不了100年就能成为美国人口的主流,但是文化却是美国文化,因为被逐一同化了。东北和蒙西就是鲜明的对比,东北南部由于历史上汉族人众多,经济文化都已经定型,半个世纪的大移民也没有改变东北的语言文化,而是被辽东的燕辽文化同化了。而蒙西由于人少经济落后,文化就被山西移民同化了。

北京人今天也经常年念叨的老北京文化其实就是十足的满族文化,北京人经常以此证明北京人(满族人、旗人)礼数多,是文明人。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一会儿满人成了定义北京文化的文明人,一会儿又成了野蛮的通古斯强盗,至于怎么说都视自己的需要而定。

北京地处燕国故地,但是性格文化明显是孤岛,不同于燕地,礼数多、等级观念强,爷文化的核心就是因为满洲大爷太多,不得不恭敬,同时没有大爷时自己装大爷,北京人同时具有大爷和孙子两幅面孔,视自己所处的小环境进行转换,爷文化下也一定有孙子存在,没有孙子哪来的爷爷?北京人骂人张嘴就是你这个孙子。北京人表面器宇轩昂,看似大大咧咧,爱谁谁,其实洞察力极强,五官在不停地对周边的人和事进行全天候扫描,拍马屁、打小报告都很拿手。这些无一不是清朝北京满族文化下的世态的延续。清朝覆灭后,满族人人喊打,北京也在极力掩盖自己和满族的渊源,贼喊捉贼,表姿态。在台面上歌颂清朝和满族,在台面下骂满族。歌颂清朝就是歌颂自己,骂满族和满清是为了迎合全国的反满浪潮。

现实中接触北京人,你会发现他们是全国最喜欢满族和清朝的人,说起谁谁是皇族后代,谁谁是旗人后代,都充满的肯定和崇敬,没有一点歧视。辫子戏也大受欢迎,我几个北京同事都发表过哈满言论,他们还是南方的移民后代,有的说中国不能没有皇帝啊,因为中国就是这种文化不同于西方,有的说如果大清不灭我们今天也是上国了臣民了(他的潜台词是清朝也比本朝好啊)。他们能接受帝制,接受异族皇帝世袭,这是中国绝无仅有的。而东北对满族和清朝都是中性评价,既不褒,也不贬,平时也没人会提起这个话题。这就像反日一样,平时反日最凶的地区恰恰背地里是最亲日的,也是日货和日资的大本营,甚至还在人种和文化上和日本攀亲戚。至于大家都能见到的,那就是看电视,北京电视台一提到清朝就是康熙爷、乾隆爷的,对清朝和满人都是极度肯定和崇拜的,这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有的人说这有什么,叫爷是因为北京的爷文化,那么我就要问了,为什么没有崇祯爷和忽必烈爷的叫法呢?

中国的满族分布和户口本、以及人们的印象截然不同,当今分子生物学时代DNA抽样调查说明了一切,辽宁这个户口本满族第一大省居然是阿尔泰C基因最少的北方省份。而京津冀、内蒙和黑龙江是最多的,但是户口本上黑龙江的汉族占90%,有几十个民族,满族很少。这也不奇怪,黑龙江毕竟是满族的发源地,而辽吉只是过境地,北京和内地很多大城市才是他们的终点和归宿。作为统治中心的北京及其周边满族多一点都不奇怪。内地满族大多自己隐姓埋名,同时也被上头出于政治目的掩盖了。

《寻找满族——思考“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一文揭示了真相,一下是此文的摘要:

摘要:17世纪中叶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之际,“满族”就已经成为一个“都市民族”。这种状况延续了三百年,至少到1949年前后,尽管历经沧桑,他们大多并没有回到农村。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时候,这个调查对象不是选在城市、反而是在农村,不是在北京、反而是在东北。而近年满族人口的迅增,则又从另一个角度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当今满族共同体对传统的重构问题。

一下是此文的一段摘录:

“对于这样一个看似不言而喻的事实提出质疑,源自笔者在查阅20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档案时发现的问题,那就是,首先,这些调查和调查之后写成的报告,都是以“辽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名义完成的,而且,这次历时多年、运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的调查,重点也在东北,尤其是辽宁。第三,即使在辽宁,重点也不是沈阳市,而是农村。

  由于这是一场由官方组织的、由当时诸学科学者参与的大规模活动,对于日后无论是民族工作的决策还是学术研究的方向,影响都具关键性而且非常深远,因此这次调查确立的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的方向,其后果此后便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从人数上说,今天中国的满族,有几乎三分之二居住于东北,1980年代以后才开始逐渐建立的满族自治县,更是大多数都位于辽宁省”

由官方组织,当时诸学科学者参与,大规模活动。对于日后无论是民族工作的决策还是学术研究的方向,决策,方向。影响都具关键性而且非常深远,关键,深远。但是这次调查确立的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的方向, 并不相符其后果此后便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

这明显是有意掩盖内地满族的数量,把辽宁打造成满族的基地。然后在台面下的反满风中自然东北就受到了打压和排挤。

清代京师八旗兵数秘不示人,直到清亡后,《清史稿》卷一三七“兵志二”记北京八旗职官6688,兵丁120309人。按每个兵丁的眷属为5口推算,北京八旗总人口应该大约有63万余人。

清末满洲八旗至少四分之三在关内,东北不到四分之一。按5万丁,25万人算,53年应该是37万左右。但人口普查显示东北206万,其它地区一共33万人。可见比例不对称。

以上的数据和调查方法表明,内地满族人口数量多到你难以想象,尤其是北京及其周边的华北地区。内地汉族人想掩盖内地满族的总数和势力,是为了遏制满族,让其在汉化中消失,同时又想把东北(主要是辽宁)打造成满族基地,对东北汉族进行满化从而对东北进行打压和排挤,一石二鸟。

而且并没有记载任何满族大规模流入东北的迹象。京旗回流都不愿意来。北京城住惯了,能想到东北苦寒之地?他们肯定以为东北和关内一样。也排斥满族,再加上他们到东北,也需要重新融入社会,不如干脆就地融入。这和我们的感知也是相符的,问问当今的东北人,有几个祖先是从北京等内地大城市回到东北的?我是一个也没遇到过,但是却遇到几个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工作的北京人和上海人。

北京的语言和东北具最大的相似性,以至于近年来一些专业文章多次涉及北京官话应该纳入东北官话,老北京话的词汇和句式更是和东北接近。这不奇怪,满族人原来说满语,汉语是和谁学的?自然是和东北汉族人,也就是辽东汉人学的,满族说汉语是带有满语味道的东北话,阿尔泰语言都有卷舌音,而汉语没有,辽东汉语也没有,东北话中的卷舌音越往北愈多,因为满族的发祥地在黑龙江下游。而内地带卷舌音的汉语是北京和承德这两个皇家地区。内地农村话几乎没有卷舌音。城市有是普通话普及的结果。

但是官方和北京都极力回避北京、北京话、普通话和东北的关联,就是要回避满族。有个人的说法很形象,也很有趣,辽东汉语是东北话1.0版本,满式汉语(普通话)是东北话2.0版本,北京话是略带侉味的满式汉语,即东北话3.0版本。承德人少,满族极多,又曾是皇家禁地,是满式汉族东北话2.0版本的活化石,最接近当今的普通话,又略有东北味。承德里人有人有点东北味,有的人没有,但是都没有北京味。

满族虽然不是北京第一民族,但是满族文化对北京汉族的影响和同化使北京汉族成了不是满族的满族。北京汉族同样体现了满族的文化和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五皇汉网

GMT+8, 2024-5-4 00:44 , Processed in 0.051277 second(s), 22 queries .

九五皇汉 复兴华夏

© 反对对汉文字狱,本站畅快发感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