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皇汉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皇汉 汉服 美食
查看: 3658|回复: 0

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力作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1046

帖子

967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5
发表于 2018-12-8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力作《人口危局》上市

   2013-05-23 18:18:21| 分类: 转载

   中国人口太多了吗?中国能养活多少人?存在所谓的适度人口标准吗?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是重男轻女还是计划生育?诸如此类耳熟能详的问题都可以从我们以往的教科书和主流媒体宣传中找到答案。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人们很少也很难独立思考其中的是是非非。"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这几乎是众多中学文科考试题中作答的万能开头。人口众多就像是中华民族的原罪,什么现实问题都可以往"人口多"上靠。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排名却靠后,全怪中国人太多,要不然我们早就赶英超美了!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直观想法。也难怪,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至今,计生部门宣传的很多"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人口的观念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然而,不管人们对中国人口问题持什么样的观点,有多么激烈的争论,现实的人口危机早已悄然袭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众多弊端逐渐显现--一些行业的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体系逐渐不堪重负,"421"家庭生活压力增大,性别比失衡严重……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计划生育改变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中,整个国家一样要直面日益严重的人口失衡。而且,人口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其是一个周期很长的"大工程",我们现在还来得及吗?
   关于人口的众多的争论,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人是社会的包袱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所包含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人口问题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承认,类似计划生育、户籍制度等政策的出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可以叫做历史局限性。承认这一点,既可以让我们对计划生育的反思有了基础,同时也避免了使这种反思陷入"超人与怪兽"式的简单思维模式。当我们心平气和地看待计划生育时,我想人们对这样一个答案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争议--人并不是社会的包袱,人是宝贵的资源。所以,那些残害人命、蔑视人性、否定人的价值的行为,无论有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都必须受到最大限度的抵制。这理应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人口危局》正是从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人口问题入手,细致地分析了那些听起来有道理的论断是多么荒诞。在结合中国现状解读人口问题的同时,本书还强调了社会道德、个人价值观等对于人们理解人口问题的重要性。相信您一定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情节和一些自己未曾思考的细节。关于人口问题,我们没有想到危害的太多了。如果阅读本书后能够多多少少改变您对人口问题的看法,甚至影响您的行为,那一定是令人欣慰的。
   ==========================================================
   《人口危局》在中国发展出版社旗舰店:http://t.cn/zTTtlU1;王府井书店:http://t.cn/zTeZbIz
   《人口危局》自序
   2013-05-11 18:12:21|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何亚福
   我是从何时开始致力于研究人口问题的?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起点。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计划生育”这回事,是在初中三年级。那一年是1981年,我第一次接触到化学这门课程,我们班的化学老师那时是27岁或28岁左右,英俊潇洒,讲课也非常生动。由于这位化学老师的缘故,我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惜好景不长,在第一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班突然换了一位化学老师,新来的化学老师讲课枯燥乏味,使我对化学的兴趣大大减弱了。我和几位同学向班主任打听原来的化学老师到哪去了?班主任皱起眉头回答说:“中国人口太多了,他还要生两个孩子,所以被停职了。”
   此后半年我一直没再见过原来的化学老师。直到第二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也是我快要考高中的时候),我在校园的一颗大树下无意中见到了这位化学老师,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仅仅过了半年时间,他的外形就完成了从青年人到中年人的转变,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白头发,背也有些佝偻,完全没有了当初潇洒的形象。他也看见了我,他用一只手撑着大树,挤出笑容问我:“亚福,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有没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我看着他,回答说:“我有信心考上重点高中。谢谢老师!”这时,另一位老师走过来对他说校长找他,于是他与我道别,跟着这位老师走进了校长室。
   初中毕业后,我也曾回过几次母校,但都没再见过他,不知他是否已被学校开除了?不知他是否被征收巨额的超生罚款?我想,假如没有计划生育,他将仍然是一位优秀的化学老师,并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那时我除了对化学感兴趣以外,我对地理学也很感兴趣,知道世界上很多国家(例如日本和韩国)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所以,我一向不相信“中国贫穷是因为人口太多”之类的计生宣传。
   从那以后,我常常耳闻目睹这样一些事:某人因为超生,被罚得倾家荡产;某人因为超生,被关在“学习班”(实际上是黑牢)里;某人因为超生,被强迫结扎;某人因为计划外怀孕,被抓去强迫堕胎……可以说,莫言的《蛙》中描写的很多计生事件,我都耳闻目睹过。这些事听得多了,见得多了,就有一股力量驱动我去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
   早在读中学时,我就喜欢去本市图书馆,我的阅读兴趣很广泛,如果看见有关于人口问题的书籍或文章,我也会特别留意,零零碎碎学了不少人口学的知识。参加工作后,我在业余时间也写一些短文向报刊投稿(其中包括一些有关人口问题的短文),不过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投稿命中率很低。例如,2000年,《杂文选刊》杂志举办“百字杂文”征文活动,我投了几篇稿,其中有一篇题为《7%与70%》的短文发表在2001年第1期《杂文选刊》上,全文如下:“经常看到国内报刊社论说: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伟大成就。然而,社论似乎忘记了,中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而美国农业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3%,不但养活了全国人口,还有大量农产品出口,而美国人不但不讲什么‘伟大成就’,反而常谈到美国的‘农业危机’(农产品过剩的危机)。”
   2003年下半年,我开始比较有系统地研究人口问题,并在网络论坛上发表有关人口问题的贴子。例如,2003年11月13日,我在人民网深水区发了一个贴子《中国人口的相对量在减少》。
   2004年,我写了几十篇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其中最重要的是系列文章《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对话》。可以说,这个系列基本上概括了我的早期人口观点。这些文章最先发在人民网深水区,然后被网友们转贴到各大论坛,引起了广大网民对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激烈争论。此外,我在2004年11月25日发在人民网深水区的文章《“中国人口太多”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谬论》,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5年9月20日《青年时讯》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国人口太多”是一个流行的谬论》,作者署名“群言”,其实就是摘抄了我那篇文章的内容。
   2004年12月21日《新快报》“布一专栏”刊登了一篇题为《从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质疑说开》的文章说:“年度交替之际,虽说离春节尚早,却已见有媒体开始作春运报道。作为呈季节性的有关中国人口的问题,便将又一度摆上中国的政治经济桌面。与往年不同的是,在这个必然表现为量化意义的人的问题再次困扰整个社会之前,我们却已陷于关于这个问题的另一种困惑之中---不知此究竟是否来自中国思想界的一次酝酿已久的反思,还是仅仅来自一个叫何亚福的人的突发其想,总之,当见到网上连篇累牍地出现质疑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文章时,至少作为读者之一的笔者由此感到了一种困惑---中国诸多问题难道不与人口数量过多有关吗?”这篇文章介绍了我的一些人口观点。
   2006年12月,《领导者》杂志发表我的文章《中国面临严重的人口危机》,全文约一万字,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对中国人口问题的看法。
   2009年3月6日,我向人民网E两会提交了第2193号提案《“计划生育”应转变为“家庭计划”》,这个提案是2009年E两会由人民网版主递交的唯一人口提案。
   2010年3月3日,我向人民网E两会提交了第4351号提案《计划生育转变为自主生育的建议》,这个提案入选2010年E两会“十大牛案”候选名单,在网民投票评选中,这个提案的关注度名列第二,支持度名列第一。
   从2003年下半年到现在,将近十年来,我写了700多篇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总字数约有一百万字),其中有一些文章发表在《东方早报》、《第一财经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经济参考报》、《中国科学报》、《领导者》、《人力资源》、《南风窗》等报刊上。从2005年起,我先后在博客中国、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等网站开博客。现在我的网易博客访问量超过1400万,凤凰博客访问量超过1100万。
   近年来,陆续有很多网友建议我把文章整理成一本书出版,并说出书后,他们会踊跃购买。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没有系统地整理我的文章。其中一个原因是,我的文章很多,内容很庞杂(虽然是以人口问题为中心,但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不知从何下手整理,而且我的本职工作比较忙,业余时间还要更新博客,没有多少时间整理书稿。
   进入2013年后,我想,我在网上发表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已将近十年,该出一本书了。因此,我决定把我的文章删繁就简,整理成一本书,希望本书能对人们了解中国人口问题、反思中国人口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需要说明一点:本书是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通俗讲解,属于杂文或时评的风格,而不是学术论文的风格。因此,本书的一些论述可能不是很严谨,但可以说,本书的很多观点都是我长期研究人口问题的独创性观点,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甚至能扭转一些人的人口观念。近年来,陆续有网友发邮件告诉我,他们看了我的文章后,才改变了原先对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看法。
   ============================================================

   http://heyafu67.blog.163.com/blo ... 342201341161221984/






上一篇:中国基因库
下一篇:2005年出生婴儿少数民族42%,汉族58%,汉族可能灭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五皇汉网

GMT+8, 2024-5-16 00:31 , Processed in 0.030788 second(s), 30 queries .

九五皇汉 复兴华夏

© 反对对汉文字狱,本站畅快发感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