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皇汉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皇汉 汉服 美食
查看: 3425|回复: 0

绿杨深处系秋千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1046

帖子

967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9
发表于 2018-11-17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秋千的起源,古代有两种不同的传说。高承《事物纪原》载:秋千本是北方少数民族“山戎之戏”。因为他们”爱习轻之态,每至寒食为之。自齐桓公北伐山戎,此戏始传入中国”。高无际《秋千赋》载:“秋千者,千秋也。汉武帝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戏。”从上述两种传说可知,秋千起源于少数民族,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到了汉代进入宫廷之中。这样看似较合理。直到现在,秋千仍盛行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运动会中的竞技项目之一。

  秋千活动的形式有好几种:一种是荡秋千,即“植木为架,上系两绳,下拴横板,人立于板上”,作钟摆式的摆动。一种是纺车秋千,即“植两柱于地,柱端各开一孔以客横木,横木左右端各凿交错之孔,贯四木于孔,令呈幅射状,垂绳于下,以架坐板。”游戏时坐四人,先由他人助之转动,然后利用惯性反复起落,如纺车之转动。还有一种磨秋千,即“中立一往,其顶有轴,上系四绳,绳末各有一环”。四人各抓一个环子,绕住旋转以为戏。另有一种是磨担秋千,有点类似跷跷板的旋转游戏,即”竖长柱,设横木,左右各坐一人,以互落互起为戏”。

  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大都是荡秋千。南北朝时宗懔著《荆楚岁时记》中说:“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日打秋千。”到了唐代,荡秋千是寒食节的活动内容之一,在民间和富廷都开展得较为广泛。王维有《寒食城东即事》诗:“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竟出垂杨里。”杜甫《清明》诗:“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王建《秋千词》:“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少年儿女重秋千,双手向空如鸟翼。”这些诗句说明了唐代的荡秋千活动,流传地区很广,并受到少年儿女的喜爱。

  唐朝宫中也盛行荡秋千游戏,并有了一个美妙的雅号“半仙之戏”。《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荡之,呼为半仙之戏,都下士民因而呼之。”

  宋代的荡秋千活动仍是妇女在寒食节的游戏。宋人诗词中对此描写甚多。欧阳修有一首《越溪春》:“三月十三日寒食,春色遍天涯。越溪阆苑繁华地,傍禁垣珠翠烟霞,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陆游的诗中也说:“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干蹴鞠趁清明”;“蹴鞠墙东一市哗,秋千楼外两旗斜”。《东京梦华录》载:汴京城的清明节,“举目则秋千巧笑”。这说明秋千活动在宋代民间开展得广泛。

  明代的妇女也很喜爱荡秋千活动。王圻编的《三才图会》中就有妇女荡秋千图(图三○)。被称为明代社会百科全书的小说《金瓶梅》中有一段描写妇女荡秋千的情景:“话说灯节已过,又早清阴将至。吴月娘在花园中扎了一架秋千,率众姊妹游戏以消春困。先由月娘与孟玉楼打了一回,下来教李瓶儿与潘金莲打,然后玉萧和蕙莲两个打立秋千。这蕙莲手挽丝绳,身子站的直屡屡的,脚踩定下边画板,也不用人推送,那秋千飞起在半天云里,然后忽地飞将下来,端的好像飞仙一般,甚可人爱。月娘看见,对玉楼、李瓶儿说:‘你看媳妇子,她倒会打。’”《金瓶梅》的作者描写的人物个性十分准确。当仆妇的意莲,由于经常参加劳动,荡秋千的动作就比那些“太太”、”小姐”们高明。

  清代李声振所写的《百戏竹枝词》中,有一首《秋千架》;“半仙之戏,无处无之。仕女春图,此为第一。近有二女对舞者。日影垂杨舞半仙,御凤图画两婵娟;飘红曳绿浑闲亭,蹴损湘钩剧可怜。”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载:“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宝马香车游士女,白塔寺打秋千者,不一而足。”从古到今,荡秋千一直是妇女喜爱的活动。  





上一篇:杨柳儿死,踢毽子
下一篇:拔河兆丰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五皇汉网

GMT+8, 2024-5-18 15:54 , Processed in 0.025298 second(s), 22 queries .

九五皇汉 复兴华夏

© 反对对汉文字狱,本站畅快发感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