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皇汉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皇汉 汉服 美食
查看: 3113|回复: 0

柳节与柳俗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1046

帖子

967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1
发表于 2018-11-18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 谭

清明时节,杨柳遍绿,因柳而渐渐形成一些古俗,所以清明又被目为柳节。

射柳为戏,是古代军营的竞技项目。《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可知战国时期已练射柳之技;至汉代则广为流行,周勃的军营大量植柳,以其成活率高而成长期又短,适于军营鹿砦之用。武将练的是放箭射穿杨柳枝,善射者被誉为百步穿杨。但汉代尚无清明节,射柳要到唐代才成为应节的竞技节俗。

戴柳,是流传广远的清明节俗。民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年轻人以柳枝编成圈,戴在头上,以示春光与青春同在。唐玄宗曾在这个节日赐群臣柳圈各一枚,可见这一民俗已经进入宫廷。

柳青意味着春浓。唐代韩《寒食》诗起句说:“春城无处不飞花”,所飞者柳絮;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或三日,此时春满人间。可是,“无处不飞花”未必是无处不欢欣,柳在唐人生活中也成为伤心物。因为《诗经》里有“杨柳依依”的句子,折柳送别就被用来表示依依不舍。送别自然不一定在清明时节,但若旅人可以自选,总是在越冬以后,清明前后春暖柳青尤为相宜。李白《劳劳亭》诗云:“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他说春风不催柳青,就可免离别之苦了,这似乎告诉人们,送别之事以春深为多。唐代长安官民送亲友西行,送至渭河咸阳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即渭城,西渡咸阳桥至此送友人元二,因为他有使命赴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地区)。后人送行,就唱王维此诗,称之为《阳关三叠》,叠唱三遍。送人东行,则送至灞河上的灞桥,李白《忆秦娥》词有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灞桥在陵畔,为春秋时期秦穆公始建,战国晚期秦王嬴政遣王翦统兵攻楚,亲送王翦到桥边。灞桥两岸遍植柳树,清明前后飞絮宛若片片雪花,可说是春意盎然,而离人只感到伤心。宋代苏轼《东栏梨花》诗说得更明白:“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由“柳深青”、“柳絮飞”引起惆怅,归之于清明感怀。

柳节给人的实感和联想不一。诗人对景伤情,与古代交通不便有关,那时一别经年是常事,相见时难,自然就有别亦难的种种感叹了。至于折柳,古代人口稀少(要到清康熙年间全国人口数才突破一亿大关),所折当然不多,否则柳枝有折尽之灾,折柳送别,清明戴柳就决不是美俗,而是恶俗了。

《新民晚报》2001年4月10日





上一篇:晋北求子习俗
下一篇:大年和小年的传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五皇汉网

GMT+8, 2024-5-5 01:14 , Processed in 0.045163 second(s), 22 queries .

九五皇汉 复兴华夏

© 反对对汉文字狱,本站畅快发感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