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皇汉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皇汉 汉服 美食
查看: 3375|回复: 0

369个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1046

帖子

966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68
发表于 2019-7-30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中国木构架体系构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抵达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构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普通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办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
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辨别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
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惯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惯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普通以3,4,5架居多。
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
③屋顶:大式建筑能够用各种屋顶方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
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能够用斗拱,也能够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添加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呈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 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方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普通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留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
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鼓吹佛法的留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展开,以后又少见。普通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掩盖。
12.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15.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
16.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17.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御台阶推力。
18.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普通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
19.抱鼓石:用于石栏终了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漂亮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置。
20.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普通状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
21.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
22.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
23.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经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
24.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方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方式。
25.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方式比较自由。
26.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启齿,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
27.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
28.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29.墀(音池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
块雕琢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为墀头。
30.霸王拳: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置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
31.雀台: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
32.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琢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
33.借景:借――充沛应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表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展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外景被看到,自创到园中)
34.平身科: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即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不受力。
35.角科: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
36.柱头科:普通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
37.间:建筑中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的一间称明间(宋称留意间),其左右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
38.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
39.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图美观。
40.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造草率,故称之为草栿。
41.平闇:为了不显露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
42.平棊:是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图案的纸,这种方式在宋代叫后代应用较广。
43.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
44.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45.交叉枋: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合作用。
46.随梁枋:最长的梁下的枋,起稳定梁的作用,是个联络构件。
47.抱头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48.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则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叫侧脚。元代尚可见到,到明清以不多用。
49.推山: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置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求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温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分歧。
50.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惹起了却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
51.藻井:高级的天花,普通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
52.垂花门: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华美木雕。屋顶用勾连搭。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
53.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所启齿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
54.清式彩画:<定型为三种> 旋子彩画,合玺彩画,苏式彩画,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
旋子采画:以旋花为装饰母题(旋花为牡丹花笼统而成的图案)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以及第二等级建筑群里的主要建筑,如寺庙衙署。
合玺彩画: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等级最高。
苏式彩画:只用于园林,住宅,包括皇家园林。
55.戗脊:歇山顶上衔接两坡厦宇的脊称戗脊。
56.九脊顶:歇山顶的宋唐说法,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
57.足材:材,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高宽比为3:2。栔(音自zi):两层拱之间填充的木件断面尺寸。"一材一栔"为足材.其中材高15分,宽10分,栔高6分,宽4分.可见一足材为21分.材分八等。一等材6寸×9寸,相当于四个八等材.如柱径大小为2足材~3材,即42分~45分之间。
58.斗拱的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普通前后各出一跳。
出一跳---四铺作 
出两跳---五铺作 
出三跳---六铺作 
出四跳---七铺作  
出五跳---八铺作(据宋<<营造法式>>)
五铺作作重拱单杪(音邈miao)单下昂,里转五铺重拱出双杪并计心。(注:重拱---指瓜子拱,慢拱堆叠布置。一杪---出一个华拱<垂直于立面的拱叫华拱>。
并计心---用计心作法,每一跳都有横拱.偷心作法---每出一跳短少横拱.清代每  一轴线为一"跴",例宋代出两跳的,清代为五跴<跴即踩,足践也>)
59.双杪双下昂:双杪即出两个华拱,双下昂即设两个下昂(元代以后柱头铺作不用
昂,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转化为溜金斗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丧失殆尽)。
60.平  水:是指未中止建筑施工之前,先决议一个高度规范,然后依据这个高度规范决议一切建筑物的标高。这样一个高度规范就是古建施工中的"平水"。平水不但决议整个建筑群的高度,也决议着台基的实践高度。
61.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共同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
斗拱的作用:
①增加承托的作用。
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
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用。
④防雨,早期用夯土  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
⑤抗震,纯靠榫(音损sun)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  量。
⑥装饰作用。
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逝,成了地道的装饰,等级的标志。
⑧模数作用。斗拱普通运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致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细致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
62.罩:用于室内,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图案,在室内起隔断作用和装饰作用。
63.一整两破:旋子彩画中藻头部分的图案的一种方式.细致表现为一个整圆和两个半圆,以笼统的牡丹花――旋子为母题.是旋子彩画的基本方式,藻头由短至长方式为
①勾丝绕(3份)
②喜相逢(4份)
③一整两破(6份)
④一整两破加一路(7份)
⑤一整两破加金道冠(7.5份)
⑥一整两破加二路(8份)
⑦一整两破加勾丝绕(9份)
⑧一整两破加喜相逢(10份)
64.楣子:苏式彩画中,撩檐枋下部的透构件.
花牙子:位于楣子下部,替代雀替的透空构件。
65.礓嚓(应为足字旁):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挂侧砌,能够防滑,用于室外。
66.雀替:位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衔接体之间的短木,减少梁枋净跨。作用:增加挤压面,减小净距,艺术上的过渡。
67.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
68.华拱:宋式的一种拱的称号,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
69.下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华拱以下,向外斜下方伸出者,出栌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拱。
70.泥道拱:栌斗口内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最外跳在挑檐檩下,最内跳的单层横拱。
71.令拱: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拱。
72.双层斗拱:分别叫瓜子拱(下方短粗),慢拱(上方细长)。(宋)
73.交互斗:为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
74.齐心斗:在华拱或横拱正中承托上一层拱正中的斗.在令拱上方中心,承托枋传来的力的斗.普通有两个。
75.耍头: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
76.柱头枋: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正心枋――清)
77.撩檐枋:在令拱上的枋,最外部.(宋)(挑檐枋)
78.平棊枋:最内部令拱上的枋.(井口枋――清)
79.罗汉枋:在内外跳慢拱上者.(拽枋――清)宋用来表示斗拱出跳。
80.铺作: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
81.计心造:在一跳上置横拱的做法。
82.偷心造:在一跳上不置横拱的做法。
83.插拱:全部都是偷心造的做法。
84.清斗拱称谓:
坐斗: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
十八斗:除了大斗以外的斗都是十八斗。
槽升子:正心拱(正心瓜拱及正心万拱)两端的升,这种升的外侧有槽以固定拱垫板.早期两朵斗拱之间用泥土来封护,明清采用木板――拱垫板来封,所以早期没有槽升子,封护是为了避免鸟,虫飞入建筑内。
三才升:除了槽升子,其他的升都是三才升.另,对宋来说,除了齐心斗(一朵仅一枚)其他的"升"都是散斗。
85.单槽/双槽/分心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三区.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
86.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权衡建筑尺度的规范,即清代模数制。
87.穿斗式构架:
①又称立帖式。
②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络,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运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陷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
④它有时和叠梁式构架混合运用.适用不同地势,基本构件,柱檩穿挑。
88.抬梁式构架:
①(叠梁式)是一种梁架结构体系,水平构件为梁,垂直的为柱,梁是受弯构件,靠自重稳定建筑。
②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的承脊檩。
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取得较大的空间;缺陷是柱梁等用材较大,耗费木材较多。
④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主要构件,梁,柱,檩,枋。
89.井干式构架: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
90.干阑式: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湿润,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损伤,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缘由.构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
91.云南一颗印:云南高原地域,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
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
山区,中央小,湿润),为俭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
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
整,当地称"一颗印"。
92.圜丘:位于北京天坛的轴线上,祈年殿往南.坛三层,上层径26米余,底层径55米.天为阳性,故此一切尺寸,石料件数均须阳数.圜丘周盘绕以圆形平面和方形平面的壝(音陪pei)墙各一重,高度甚低,不过一米余;壝墙内空阔不植树,壝墙外森林茂密,用以扩展形象来表现崇天。
93.祈年殿:它的形制,原是天地合祀时的大祀殿;平面正圆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外檐柱12根,内檐柱12根,意味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同时井口柱4根,意味四季,与内外檐柱和起意味二十八星宿.祈年殿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底层径约90米),柱枋隔扇为朱红色,上为三重青(蓝)色琉璃瓦檐,顶尖以鎏金宝顶终了,檐下彩绘富丽堂皇;整个建筑颜色纯真,外型典雅.祈年殿用台基进步,用矮墙来扩展形象,表现崇天的境地.
94.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位于山西应县,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67.31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置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全无事.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95.装修:宋代称小木作指装修,装修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两类。
①外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分隔物,门,窗栏杆等。
②内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隔断,如罩,博古架,天花板等。
③装修多元功用:
a.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用
b.组织室内空间的基本伎俩
c.性格的渲染要素.装修的特性是作承重构件,有很强的装饰性.但不同于装饰。
96.太和殿:明代原为重檐庑殿九间殿,清代改为十一间.它和明长陵祾恩殿并列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太和殿体量雄伟,外型严肃,具备故宫主殿应有的崇高庄严的形象.太和殿一切构件规格均属最高级.太和殿用于最高级盛大的仪式:皇帝登基,皇帝华诞,冬至朝会,大年初一,颁诏等.不只殿前有开阔的月台,而且还有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可容万人的汇集和陈列各色仪仗摆设.皇宫一概用黄琉璃瓦,是明代开端的规矩,使总体效果愈加突出。
97.佛光寺大殿:
①位于山西五台山,大殿建于唐(公元857年)。
②面阔七开间(等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方约1/4.77。
③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屋面筒瓦固然是后代铺作,但鸱(音吃chi)尾式样及叠瓦脊仍尊旧制,无仙人走兽。
④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⑤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觉得。
⑥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其应用了金箱斗底,槽柱等高的措施。
98.北京四合院:是华北地域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规划特性是激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布置.住宅严厉辨别内外,尊卑有序,考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留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微风水的限制.其过程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倒座(会客,书房),大门,耳房,后罩房(小姐居),抄手廊.构成方式为一名两暗,一正两厢,沿轴线纵深规划,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总宽,坎宅巽(音讯xun)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99.《园冶》:中国古代的造园学.作者是明代计成,字无否,本书出版于1634年.全书共分三卷。
一卷:①兴造论②园说③相地④立基⑤房屋⑥装折。
二卷:栏杆(图示多)。
三卷: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造石,借景.其造园目的是,"虽由人做,宛自天成".造园办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其造园优化标志,"妙于得体合宜,未可均率".造园步骤,"目寄心期,意在笔先".其造园构思,普通建筑上"三分匠,七分主人"."第园筑之主,犹需什九,而用匠什一"。
100.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清称露明。
101.厦两头:歇山顶的宋称,又称九脊顶,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天津锐途手绘        
102.十三天: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103.台基: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104.平坐:廊台出于建筑主空间(通常为内部)的上层结构。
105.光塔: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召唤回教徒做礼拜。
106.列柱:一整排距离规律的柱子。
107.《考工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作。
108.佛塔(STUPA):佛教留念物,原意为坟冢。
109.佛塔(PAGODA):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加,每层都有装饰精巧的屋檐。
110.材:依斗的宽度而定的丈量单位。
111.赤陶土: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112.枋: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之上,或是衔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
113.泥笆墙: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
114.亭:结构简单的建筑,通常形似帐篷,位于园林中。
115.城墙:土造防御工事,通常见于碉堡及要塞周围,多半附有石造女儿墙。
116.屋脊:斜面屋顶两面相接所构成的角度。
117.屋檐:屋顶的一部分,突出于外墙之外。
118.相轮:伞状穹顶或亭,有时作为佛塔顶端的塔刹。
119.祗:天意,自然的精灵。
120.风水:与自然的调和,进而有让建筑趋于调和的体系。
121.掩饰灰泥:灰泥的一种,专用于施加装饰处。
122.轩:消暑的小屋,或是作为书房用的凉亭。
123.问廊:半圆形或多边形的拱廊或走道。
124.凉亭:位于观景点的开放式建筑,位于园林或是屋顶上。
125.清真寺:回教寺院,为回教认识型态的细致呈现。
126.开间:量度中国建筑内部空间的规范单位。
127.园:花园或庭院。
128.冢:古代掩埋用的土丘。
129.暗层:夹层,通常位于一楼与二楼之间。
130.殿:高大的厅堂,用于举行庆典或宗教仪式。
131.碑:  直立石造标志,以墓碑最常见,呈柱状或板状,上有雕饰或题字。
132.椽: 屋顶的木件,通常由屋檐边缘斜铺而下,支撑表层屋顶。
133.榭: 凉亭或轩。
134.墩: 长方形的基础;柱子或墙基部的支撑。
135.椁: 石造外棺,通常装饰精巧。
136.梁:如梁柱结构中的水平构件。
137.闾里: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
138.壁缘:古典柱式建筑的中间构件,位于阑额之上,檐口之下。或通常指浮雕中水平的带状装饰。
139.壁龛:墙壁内凹处,通常置有塑像。
140.鸱尾:屋脊的尖顶饰。
141.榫卯:1〉固定垂直构件的管脚榫、套顶榫2〉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衔接的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半透榫、大进小出榫3〉水平构件相交时用的:燕尾榫、刻半榫、卡腰榫、正交桁碗4〉水平与倾斜构件堆叠做稳定作用的:栽销榫、穿销榫5〉水平与倾斜构件半叠时用的斜交桁碗、扒梁刻榫、刻半压掌榫6〉门扇用:银锭扣、穿带、抄手带、裁口、龙凤榫7〉斜交支撑构件的搭掌榫
142.步架、举架:相邻两檩中到中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举架为两檩中到中的垂直距离除以相应的步架长度所得的系数。
143.上檐出:檐头挑出由飞椽前端至檐柱中的水平距离称上檐出。
144.梁:   梁的功用是接受由上面桁檩传下的屋顶的重量,再向下传到柱上,主要的梁多支承在前后檐柱、金柱上,廓步在金柱与檐柱之间,另有次要的短梁,大式中叫挑尖梁、抱头梁,小式中叫插金柁,这短梁接受屋檐上面的重量。并在金柱与檐柱之间起联合作用。廊深加大时,挑尖梁上还能够再加一根瓜柱,即童柱,一架梁和一根檩,组成一组梁架,下梁叫双步梁,上梁叫单步梁。双步梁除起联合作用之外,也接受荷载。挑尖梁和抱头梁的下边,还有一条较小的只起联合作用的梁,与挑尖梁及抱头梁上下垂直,在挑尖梁下的叫挑尖随梁或交叉枋,在角檐柱和角交金柱间的叫做斜交叉枋。 主要的梁架两端放在前后檐柱上,若带有廊子就放在前后金柱上。梁的长短及架梁随着进深定。几架梁即几步架在这根梁的步架位上,栽两根短柱(即瓜柱)或用柁墩支上一根较短的梁或在再往上支成梁架。小式做法中最下一根最长的梁称为大柁,较短的一根称二柁,最短一根称三柁。大式做规律按梁架所负桁或檩子的总数目或柁梁步架的多少称七架梁、五架梁或三架梁。每层梁的两端均做出桁檩椀以承托桁或檩。另外还有四架梁、六架梁,这种双数的梁架多没有屋脊,脊部而多用过陇,做成园弧形叫卷棚式、也叫元宝脊。卷棚式顶部的梁叫月梁(即顶梁)月梁上的瓜柱为荷叶墩故均。
145.桁檩、枋、垫板、角梁:桁檩放在各梁头上、上承椽子,大式大木在檐头正心枋上的桁叫正心桁,在正心桁外边挑檐枋上的桁叫挑檐桁。小式大木在正心桁部位上为檐檩,没有挑檐桁在屋脊上的是脊桁(或脊檩)、在金柱(老檐)或重檐童柱,叫金桁或叫金檩,在脊桁(檩)与老檐金桁或正心桁之间的都是金桁(檩),若有多数的金桁(檩)则以上、中、下别之。在每条桁(檩)下,与桁(檩)平行的,有垫板或枋。正心桁与挑檐桁下有正心枋、挑檐枋、金桁檩下有金垫板和金枋。金枋是左右两架梁头下瓜柱间的联络材、其上皮与瓜柱上皮平。在桁檩下、枋子上的空当就是垫板,即所谓平水,就是梁头下皮至桁檩下皮之高度。脊桁檩下有脊垫板和脊枋是脊瓜柱之间的联络材。
146.椽望:椽子有圆的方的两种,安放再桁檩与桁檩之间,方向与桁檩成正角。以接受屋顶的望板、泥灰背和瓦面。安在最上一排与脊檩扶脊木相交的叫脑椽,如卷棚式顶部是双脊桁檩时称为罗锅椽或顶椽。在各金桁檩上的椽子都称花架椽。因步架有九架、七架而步架有上、中、下金之分,椽子亦因位置而称下、中、上花架椽之别,最下一步(即檐头)的椽子称为檐椽,该椽一端放在金桁檩上(如重檐下层檐椽放在承椽枋上)一端伸出檐桁檩以外,檐椽的外上端,多有一排飞头。檐桁以外挑出的檐椽和飞头称为平出。在檐桁檩上与桁檩平行,紧放在桁檩上面(即金盘)设有椽椀,椽椀是一块木板按着椽子排列的疏密、在上面做成一排圆洞,使椽子穿过,以免左右移动。在带廊子的金檩上做闯中板,在脊桁檩上用一断面成六角形的扶脊木,扶脊木前后向下两斜面上也做成一排圆洞(即椽窝)以接受脑椽用。檐椽的下端即檐椽头的上面用小连檐将各椽头连住。从小连檐往里钉望板,顺着檐椽的位置弹上墨线为飞头椽线,钉飞檐椽位,(即飞头)。在飞檐椽上面钉上大连檐。在每两根飞椽之间,并在小连檐上用一块小木板把飞椽空当封住,叫做闸当板,假如小连檐与闸当板连做时,而叫里口木,在大连檐上钉瓦口。
147.翼角:建筑物四个转角处的檐头翘起部位称为翼角,是由老角梁、仔角梁、翼角檐椽、翼角翘飞椽等构件组成。
148.踏脚木:用在歇山的山面檐椽上,踏着檐椽的上面。
149.草架柱:安在踏脚木上面承托山花板及博缝板。
150.穿梁:安在草架柱上。 天津锐途手绘151.庑殿:庑殿是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的建筑物,它共有五脊。由于面阔擅出息深,所以前后两坡相交而成一条正脊,左右两山坡同前后坡相交而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可称为五脊殿、四阿坡。
152.硬山:硬山只需前后两坡,左右两尽端是砖砌山墙,山墙内部有前后檐柱,金柱正中有山柱,山柱上端托脊檩,在缝里的大柁同水平高的位置,有插柁由檐柱直插到山柱上,构成梁架,称为排山柁架,排山各梁架有单步梁、双步梁乃至三步梁,其结构办法与单步梁,双步梁相同。
153.由额垫板:是用于大额枋与小额枋中间,如没有小额枋,也就不用由额垫板。
154.箍头枋(即搭角枋):此枋用在山面前后转角处。前(后)面与山面搭接相交。长按尽间面阔,山面按廊深各加一檩径半即长。一端做银锭榫,榫做法同前。一端作箍头榫和霸王拳(小式作三岔头)作法,长宽同坐斗枋出头。
155.额枋:大式(带斗拱)叫额枋。小式(不带斗拱)叫檐枋。长按面阔尺寸减半柱径,高宽按斗口计。
156.山花板:山花板是用在歇山(小红山)的山面的山花上。
157.瓜柱:用在梁上,承托上一个梁用。
158.雷公柱:雷公柱是用在有推山的庑殿屋顶上。
159.角背:角背为了瓜柱的稳定(普通在大式房屋上用的较多)。
160.踩: 1、说斗栱几踩,这个“几”是奇数的。 2、斗栱向内、外挑出,清代叫“出踩”,以正心栱为中心向内或向外每加出一排栱,就叫一踩。(栱与栱之间水平轴线距离叫“拽架”,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规则每个拽架宽3斗口),如向内外各挑出一拽架叫三踩,面阔方向列三排横栱。向内外各挑出两拽架叫五踩,面阔方向列五排横栱。向内外各挑出三拽架叫七踩,面阔方向列七排横栱。向内外各挑出四拽架叫九踩,面阔方向列九排横栱。(所以说几踩是:拽架数×2(里外的拽架)+1)
161翘、昂: 1、翘、昂、撑头木、蚂蚱头都是斗栱中的纵向构件(进深的构件)。 2、何为翘:在一攒(一组)斗栱中,与栱垂直位于栱下层的长方木,两端头呈微上弯方式的构件叫“翘” 3、何为昂:昂是与栱十字交叉的长方木,外端头有尖,斜垂向下,内端做成翘形,也有的做成菊花头形的。如在一攒斗栱中有翘时,昂在翘上。没有翘时,昂是纵向构件中最下层。 4、如何数翘昂:数翘、昂时不能数上撑头木(斗栱外立面看不到撑头木的端头)、蚂蚱头(在昂上的,与之平行且形似蚂蚱头的构件)。这样就好数了。
162.拱:共有三种不同的位置,1、在柱头上2、在屋间额枋之上3、在屋角柱头之上,这三种各有专名叫:柱头科、平身科和角科。斗拱在结构上有四种重要的分件,略似弓形,位置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叫做拱。方式与拱相同,而方向与拱成直角的叫做翘。翘之向外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的叫做昂。在拱与翘或昂的相交处,在拱两端介于上下两层的拱间,有斗形方块叫做升。与拱相交成直角形的横木叫做翘或昂。翘昂的长短以支出之远近而定,在下层的支出最少,越往上的支出越远,每支出一层,在里外两面各多加一层拱,叫做踩。
163.桃尖梁 :用于柱头科斗拱之上,承接檐头桁檩之梁,其梁头侧面成桃形,故名。
164.顺桃尖梁:用于建筑物山面的桃尖梁,因其放置方向与建筑物面宽分歧,故名。
165.桃尖随梁枋:桃尖梁下面,用以拉结檐柱与金柱的构件。其作用略同于小式建筑的交叉枋。
166.顺随梁枋:用于顺梁下面的随梁枋。
167.七架梁:其上承七根檩,长度为六步架之梁。
168.五架梁:其上承五根檩,长度为四步架之梁。
169.三架梁:其上承三根檩,长度为二步架之梁。
170.六架梁:其上承六根檩,长度为四步架加一顶步之梁。
171.四架梁:其上承四根檩,长度为二步架加一顶步之梁。
172.顶梁:其上承二根檩,长度为一顶步架之梁。
173.双步梁:长度为二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多用于门庑建筑或普通建筑的两山。
174.单步梁:长度为一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多用于门庑建筑或普通建筑的两山。
175.三步梁:长度为三步架,后尾交于中柱或山柱之梁。多用于门庑建筑。
176.七架随梁枋:帖附于七架梁之下,拉结前后金柱之构件。
177.五架随梁枋:帖附于五架梁之下,拉结前后金柱之构件。
178.天花梁:用于建筑物进深方向,承接天花之梁。
179.踩步金:歇山建筑山面的特有构件。其正身似梁,两端似檩,位于距山面正心桁(或檐檩)一步架之处,具有梁、檩等多种功用。
180.承重:用于楼房进深方向,承接楼板楞木之梁。
181.斜双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的双步架。
182.斜三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的三步架。
183.斜五步梁:用于建筑物转角位置,于山面、檐面各成45°的五步架。斜五步梁又称递角梁。
184.递角随梁枋:贴附于递角梁之下,用于拉结内外角柱之构件。
185.抱头梁:用于无斗拱建筑廊间,承接檐檩之梁。
186.斜抱头梁:用于无斗拱建筑廊子转角,于山面檐面各成45°角的抱头梁。
187.顺梁:用于建筑物山面,平行于建筑物面宽方向之梁。多用于无斗拱建筑,相当于无斗拱建筑的顺桃尖梁。
188.趴梁:梁头外端扣搭在檩之上的梁,多用于庑殿建筑的山面,故又称顺趴梁。
189.下今顺趴梁:承接下金檩的顺趴梁。
190.上今顺趴梁:承接上金檩的顺趴梁。
191.斜承重:用于楼房转角处,与山面、檐面成45°角的承重梁。
192.麻叶抱头梁:梁头做成麻叶头外形的抱头梁。垂花门的主梁亦称麻叶抱头梁。
193.抹角梁:用于矩形或方形建筑转角部位,垂直于角梁方向放置的趴梁。
194.井口趴梁:平面呈井字形的组合梁架,是趴梁的一种方式,多用于多角亭或藻井等部位。
195.假梁头:外端做成梁头状,至于假檐柱柱头之外。
196.四角花梁头:至于角柱柱头,沿角平分线放置的梁头,用于承接搭接檩,两端常做成麻叶头状,花梁头又称角云。多用于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建筑。圆亭柱头上也常放置花梁头。
197.角梁: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沿角平分线方向向斜下方挑出的用以承接翼角部分菏载之梁,角梁普通有上下两根堆叠运用,下面一根是老角梁,上面一根是仔角梁。
198.老角梁:角梁的下面一根称老角梁,主要用于承接翼角椽。
199.仔角梁:角梁的下面一根称仔角梁,主要用于承接翘飞椽。
200.由戗:角梁的后续构件,依位置不同又分下花架由戗,上花架由戗,脊由戗等。
201.下花架由戗:用于下步金的由戗。
202.上花架由戗:用于上步金的由戗。
203.脊由戗:用于脊部的由戗。
204.里掖角角梁:用于建筑物里转角部位的角梁,其断面的高度小于外转角角梁,没有冲出和翘起,主要勇用于两翼檐椽。
205.里掖角老角梁:   里掖角角梁两根中的下面一根,主要用于承接里角与之相交的檐椽。
206.里掖角仔角梁:里掖角角梁两根中的上面一根,主要用于承接里角与之相交的飞椽。
207.帽儿梁:承接天花支条与天花板的构件,其两端搭置于天花梁之上,相当于顶棚中的大龙骨。帽儿梁通常用圆木制造,梁断面呈半圆形。
柱类构件
208.檐柱:位于建筑物外围的柱子。
209.金柱:位于檐柱内侧的柱子,多用于带外廊的建筑。金柱又是除檐柱、中柱和山柱以外的柱子的通称,依位置不同可分别以外金柱和内金柱。
210.下檐柱:在二层或多层楼房中,最下面的一层的檐柱。
211.通柱:为于二层楼房中贯串上下层的柱子,用一木做成。
212.假檐柱:假檐柱是专用于转角房的外转交两侧,转间房的外转角两侧开间(即转角进深)大于其他两开间,为处置开间过大而附加的檐柱。假檐柱的高度比普通檐柱要高垫板一份、檩碗一份外施假梁头。如用代梁头,则其高度与其他各檐柱同。
213.里金柱:即围金柱,参见“金柱条”。
214.山柱:位于建筑物两端山墙部位的中柱。
215.桐柱:柱脚落于梁背上,用于支顶上层檐或平座支柱,又称童柱。
216.平台海墁下桐柱:用于三滴水楼房,支承平台(平座)部分的桐柱。
217.擎檐柱:立于建筑物台明(或平座)四角,用于支顶四偶角梁的方柱。
218.垂莲柱:用于垂花门的垂柱,倒悬于垂花门麻叶抱头梁下,端头有莲花等雕饰,故得名。
219.雷公柱:
(一)用于庑殿建筑屋脊两端安定梁之上,用于支顶脊桁挑出部分的柱子;
(二)用于攒尖建筑斗尖部位的悬空柱。
220.重檐金柱:用于重檐建筑的金柱,采用一木做成,其下半段为金柱,上半段支承上层檐,故称重檐金柱。
221.重檐角金柱:用于转角部位的角金柱。
222.封廊柱:位于楼阁建筑平座之上,用于支承挑出深远的檐椽端头的方形木柱,与擎檐柱作用相似,柱头间通常有横枋及折柱花板雀替等构件相连,柱间有栏杆,栏杆内为走廊。
223.馒头榫:柱子上端与梁分离之榫,位于柱头中线位置,榫呈方形,宽高均为柱直径的1/4~3/10,其榫根部略大,头部略小,呈方形馒头状,多见于小式做法。
224.管脚榫:柱根与柱顶石相分离之榫,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其径寸略同于馒头榫,多见于小式做法。
225.升线:有侧角的柱子侧面特有的墨线,该线位于柱子侧面中线的内侧,与中线之距离等于侧角尺寸,升线垂直于空中(水平面),柱整体向内侧倾斜。
通则权衡部分
226.明间:建筑物居中的开间。
227.梢间:建筑物两端头的开间。
228.次间:建筑物明间和开间之间的开间。如有多次间可分为一次间、二次间、三次间等。
229.檐面:平面呈矩形的建筑物,短边方向称山面。
230.面阔:又称面宽,建筑物面宽方向相邻两柱间的轴线距离。
231.通面阔:建筑物两尽端柱间轴线距离。
232.进深:垂直于建筑物面宽方向的平面尺寸称为进深。
233.通进深:建筑物侧面(进深方向)两尽端柱间的轴线尺寸。
234.柱高:木柱从台明上皮至柱头的高度。明清建筑中所指柱高通常指檐柱高。在带斗拱的清式建筑中,柱高包含斗拱及平板枋之高。
235.柱径:柱子根部的直径(若为方柱则指柱根部的看面尺寸)。
236.步架:相邻两檩间轴线的水平距离。
237.举高:相邻两檩轴心的垂直距离。
238.举架:坡屋顶屋面的相邻两檩,上面一檩比下面一檩抬起的高度。
239.上出 :建筑物檐口自檐柱轴线相外挑出的水平长度。带斗拱的建筑,上出是由斗拱出踩和檐椽飞椽挑出两部分组成。
240.下出:台明(台基显露的空中部分)由檐柱中线向外延展出的部分称台明出沿,又称下出。
241.出水:建筑物的上檐出又称出水。
242.回水:建筑物的上出大于下出,上出与下出之差称为回水。
243.收分:中国清代建筑柱子直径下大上小,以柱根部分直径为基数,按柱高的1/100或一定比例减小柱径,称为收分。
244.侧脚:柱头位置不动,柱脚按一定尺度向外侧移出,构成柱头略向内侧斜,称为侧脚。清代建筑仅檐柱有侧脚,明代以前建筑里圈柱也有侧脚。柱侧脚有利于建筑物稳定。
245.斗口:斗拱最下层的坐斗(大斗)面宽方向的刻口称斗口。在清式建筑体系中,斗口是最基本的建筑模数之一,凡带斗拱的建筑,一切的构件、部位均与斗口有倍分关系。
246.硬山建筑:屋面既有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与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称为硬山建筑。
247.悬山建筑:屋面有前后两坡,屋面两端悬挑于山墙或山面梁架之间的建筑,称为悬山式建筑。悬山又称挑山。
248.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坡并有正脊的建筑称庑殿建筑,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型制。
249.歇山建筑:由悬山屋顶和庑殿屋顶组合构成的一种屋顶方式。歇山建筑又称九脊殿,型制等级仅次于庑殿建筑。
250.攒尖建筑:建筑物的若干坡屋面在顶部交汇成一点构成尖顶,称为攒尖建筑。攒尖建筑平面为正多边形,如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圆形等。
251.复合建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建筑方式,或由一种建筑方式的不同形态组合而成的建筑称复合建筑。复合建筑方式漂亮,历史上很多著名楼阁如黄鹤楼、腾王阁、故宫角楼等都是复合建筑。
252.三滴水:古代屋檐为滴水,三滴水即三重屋檐。
253.对景:随着曲线的平面规划,步移景异,层层推出或从某一观赏点动身,经过房屋山门窗或围墙的门洞作为画框来取景,或者经过走廊与漏窗来看景色。
254.园冶:计成在总结理论阅历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255.水口:大的水面上做的许多小的水湾,使得在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看到水面边境的全貌,使睡眠有深远之感,余味不尽。
256.驳岸:池岸普通都用石块叠成迂回自然的外形,只需少数地带砌成划一的池岸,能够用来停船的中央。
257.园林的设计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酷爱自然的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有极大的优越。把人和物紧密的联络在一同,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构成一种客观力气,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接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绚丽,现象万千,美好的风光启示人们酷爱自然,讴歌自然。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就构成了。
以神州大地谴责不同的山川为本原,构成以山水为景观的造园作风。
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竟趣为目的,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为造作氛围。与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显现人的力气的欧洲园林大相径庭。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1)前者以祖国各地特别是江南一带的漂亮景色为创作源泉。
2)前者以提供皇宫贵族休息,文娱之处,后者是贵族富商以及官僚地主的生活吃苦 而建的。
3)前者在大范围内以堆土构成山丘涧壑的地形,再恰当装点山石,山中叠山,假山与真山相分离。后者以山石造山为主。
4)前者花木配植范围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后者以单株为主。
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准绳与手法
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都有自己的特性,但又相互贯串,联为整体。园中空间与景物布置主次分明,不宜平均散布。大小空间疏密相间,构成有节拍的变化。
水面的处置方面。池的大小有主次之别,水面处置有聚分不同。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要素,叠石造山是为了发明山林风光。体形高大的山林,一方面能够在 山上建亭阁,眺望园林,俯望全园,抵达扩展空间感的 目的,另一 方面能够阻隔视野,增加园中宁静的 氛围。
建筑处置方面,建筑物在 我国古代园林中占有 极重要的 位置。山池是园景的主干,观赏山池景色的 位置,则常在建筑物内,同时建筑又是与山,池,花木共同的 构成园景。所以它即是察看对象,又是景色观赏点。
花木在 私家园林中以单株为客观赏,园林以老树尴尬得,略有几株,能使园林显的苍古深郁。
营造法
258.须弥座:由佛座演化而来,形体复杂。普通用于高级建筑。开端方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步呈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外型日益复杂。
259.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260.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普通用于住宅或园林。方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减少,或用自然石堆砌成规则外形。
261.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能够防滑,普通用作室外。
262.斜道(辇道或御路):是 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同。
263.土戚:阶级形踏跺
264.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265.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266.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267.坐栏:石栏形体常常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
268.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269.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 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270.步:屋架上的 “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宽度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依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271.举势:屋面坡度。
272.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资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分歧,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273.举折(宋):先依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构成曲线和曲面。
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峻峭度。因而,最后“举”到多高,似乎是“偶尔”的结果。
274.升起: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留意间向两端升高,因而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275.侧脚:宋代建筑规则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276.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
277.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见佛光寺大殿
278.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两个区域。(山西晋祠圣母殿)
279.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280.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281.移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
282.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 ,在早商建筑中曾经呈现,应用与比较盛大的建筑。
283.额枋(阑额):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传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
284.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285.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能够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能够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286.坐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 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能够单独运用。
287.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权衡建筑尺度的规范。
288.斗耳:斗口两侧凸起的部分
289.斗腰:斗口下垂直部分
290.斗底:斗下倾斜的部分
291.平盘斗:没有斗耳的,常用于角科
292.栱:是置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 短横木
栱的称号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内外出跳的栱,清式叫翘(华栱或卷头)
293.瓜栱(宋称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
294.万栱(慢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
295. 厢栱(金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 ,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
296.正心瓜栱(泥道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栱。
297. 正心万栱:(慢栱)出坐斗左右的 第二层横栱。
298.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299.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
300.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天津锐途手绘367.堂:是在庭院组合中,居主轴线上当正向阳而轩敞的房屋。
368.堂与殿:古建中台基均作堂,宋代称“阶基”,清代及今成为“台基”。殿也是指台基,后对高显崇丽之建筑称之为堂或殿,汉以后殿成为宫中之堂的专称,并以正脊能否筑吻区别堂与殿,有吻者为殿,无吻者为堂。
369.样式雷: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掌管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上一篇:一些中国古建筑的名词解释
下一篇:明清时期县衙布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五皇汉网

GMT+8, 2024-4-28 16:27 , Processed in 0.115289 second(s), 22 queries .

九五皇汉 复兴华夏

© 反对对汉文字狱,本站畅快发感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